科学网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1-12-09 浏览:444次
  作者:张本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0 6:11:4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长风起兮翰歌扬
  ——赏析寒夫书画艺术个性美的特征
  ■张本平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书法艺术尤其如此。对传统的继承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探索。但作为艺术形式,它又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时代的文化营养,关注由现实生活所决定的审美趋向的更迭,才可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有生命力。“书画家寒夫是当今书画行列中的强者。积聚风格,歌抒强音,无纤滑之敞,作品大气淋漓,壮阔酣成。其审美追求,工笔墨、重意境,抒性灵,展示了中国画美学传统中抒情的民族特征,富有哲学创造力,墨香丽彩,时代风会,澎湃心潮……”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评论家、中国书协顾问谢云对寒夫书画艺术的精辟评语。
  寒夫的书法,造大气磅礴,求变化多端、书灵动厚重,法雄健畅达,驭纵横奔放。于率直自然的状态出笔,而又谨守法度,注意布白和节奏的变化。痛快淋漓之余又留给人们慢慢品味的余地。其书法不乱格致,但求攻法,苍劲奔放,行笔恣肆,不拘束缚,但究其规,肆意洒脱,结体巨涟汹涌,全局一泻万顷之势。对于其书法,专家及观众、读者向来评价极高。当代著名书法家谢云前辈对他的作品评价称:“心源充,起点正,气息盈,如开发山河丛林,仰看博大崇高佳境,迎寥寥长风,寻找清韵回音。”
  从他的行书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来看,无拘无束,极具趣味。他不求端庄周正、细腻动人,也不求收拾仔细、幽雅精致,结字浓淡干湿,在字与字之间,体现出一种左倾右倒的态势,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极尽夸张、豪迈与超然的一面。以心驭笔,超越法则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其中蕴涵着作者个人的胆识,体现着作者我行我素的放旷情怀。于书法,我们可以说,寒夫是走在豪放荡然的艺术境界里,时刻在尽情感受着造化、传真之乐。
  他的另一幅代表作草书《沁园春·雪》,最吸引人之处是字里行间那份空灵、疏朗的美感,这一切无疑源于寒夫在恬淡自适的生活中所孕育出的高洁人品,绝非单纯腕力、技巧所为。寒夫在这幅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巧写拙,而又能拙中见秀、拙中见雅。其起笔较为方锐,以露锋为主,行笔沉稳洗练,顿挫分明,织毫毕现,笔墨灵动,线条飘逸。从章法上看,此作恬淡宁静,疏朗开阔,一如其人,具有纵横千里的神韵。综观书作,典雅且富于流动之乐感,落落大方,法度严谨,既有“二王”风华俊丽、道逸疏爽之姿,又不乏谢云、东坡书风的秀气娴雅、外柔内刚之气。儒、释、道、侠这四股文化精髓在他的笔下已闪现出唐宋社会的各个领域。儒侠思想与释道品格同样在寒夫心中构筑起一种特殊的张力,使其一方面遵守一方面显露出个性自由的倾向。使心入归矩、宁拙不巧、神采为上成为寒夫书法的生命导向。
  中国当代书法评论家黎沙对寒夫如此评价:“寒夫刻苦习翰墨,勤奋修书道,自少年始,承谢慈父倾心引领,爱母苦心善教,得功于天资聪颍之初,器于少壮书道息盈之盛!然,顺无天之相助,安非已之可求,艰辛伴命运走过,磨乱随苦旅生涯写春秋。他天资高迈,书法综古人之精妙,吸神韵,纳迹象博览千家法意;固帖本,化碑碣,众采古今灵气!故谓之曰:传承五千年,独具一家风!他继往开来,举意创新,风雨四十载,努力迫使自己,成为一位从远古走进现代的书学继承者和创造者。”笔者认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在书法的现代形式上开掘较深。在书法艺术上的思考,深刻而独具超前意识;他所开拓的书法艺术有别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与宏观把握能力,对中国书法在当代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审美追求。
  寒夫每在书写时,胸怀浩然之气,那多变的字态和鲜活的技法,往往让观者连连赞赏。从寒夫的作品,可看出他于传统领域的扎实功底和对时代个性的把握能力。从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神韵上分析,不难发现他对苏体书楷、行两种书体的深研及体悟。中国书法,就其本来的意义而言,其实是古代文人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艺术。欧阳修曰:“自少所喜事多。中年以后,渐已废去,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因此,但凡书法大家,功力、学养、胸襟皆不可或缺。寒夫即是这样的成功者。
  在行草创作方面,寒夫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名家的作品,十分清醒地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爱好进行了有目的筛选。他取法求上,对苏轼《醉翁亭帖》和王羲之《兰亭序》、《快雪时晴帖》更是情有独钟。在临摹的过程中,他并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力图从形似中求得其神似,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以期达到不似之似的神似境界。寒夫书法创作取法广,不管是碑还是帖爱上之后就进行创作,也就是在临创的结合过程中一路走来。书法的创新离不开长期的大量临帖与读书读帖。他认为:临帖是拄着古人的拐掍在走路,创作时则用古人的拐棍练习。也就是先要以古为师,尊重传统。与他交往的书道朋友都感觉到他的书法在不断地变化,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由于观念定式而产生的长期单一的风格。他把性灵与法度糅合在传承和创作中。
  在对寒夫书法理论体系进行更深层的阅读与思考后,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了厚重博大的书学理论,这些理论,他的学生们早已深有所受。同是建立了一个自己独特的创作体系,但他们与传统在书写东方翰墨神奇的同时,亦不断彰显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创造。
  同时,寒夫是一位博学渊识的学者和作家:他在绘画及文学艺术领域也有着颇深的追求和成就。和书法一样,他在绘画艺术,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亦是从严格传统意义中走出来的,他努力将绘画艺术同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他热爱生命,便将笔墨投之以花鸟;他热爱河海,便将笔墨投之以山水;他崇尚圣贤、便将笔墨投之以圣人;故有评论家称:“夫子悠其以志,养其以心,盖或为圣人树碑,给山河立传,夫何不乐乎哉?!”他在重视自身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绘画背后深层的精神内涵。寒夫坚持并强调——首先要以审美意向为先导去选择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将这种意韵成功地渗透在他的整个艺术世界。
  (作者系中原书画院院长、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寒夫(艺名),乳名庆国。姓孙,字孟函,号子夫、乐天居士、黄州乐天、赤壁山人。1965年生于湖北浠水(闻一多故里)。12岁随父母迁徙祖籍古城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自幼勤奋临习东坡碑迹诸帖,且苦于“东坡遗韵”之深究与研习。两岁由父亲把手习书,后因研究孙过庭、王羲之、苏轼法迹,终成独特之楷书体貌及草书风格。八岁学画,师承大千画意,八大山人山水,赵子昂技法及董其昌画风等。上世纪末经谢云、王学仲、吴丈蜀,范曾等恩师教诲,书画作品由量到质发生了飞跃。1994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圳分校,其书画艺术的创作技法及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得以升华。近年来,墨迹多勒于祖国名山圣地、寺庙、碑林。作品多次获奖并受国家领导人及名家评赏,且由海内外多家机构陈列与馆藏。
  1984年湖北黄州举办“寒夫书法艺术展”;1997年参加重庆“回归杯”大型书画联展,并荣获银奖;2000年深圳举办“寒夫书画艺术展”;2001年应邀在山东举办“寒夫书画艺术展” ,“献艺慈善事业捐助贫困儿童”为中华慈善总会捐献书画作品;2002年5月初由中央军委办公厅举办建军75周年“寒夫书画”专题联谊会,7月1日天安门城楼举行“寒夫书画捐献专题”,12月底“迎奥运全国书画联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荣获金奖;2003年10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54周年寒夫书画艺术专题展;2004年10月荣获中国传统文化品牌贡献奖;2005年11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书画专题创作;2006年5月18日于深圳“第二界文博会”期间举办个人书画展,12月书法作品荣获“第五界海峡两岸书画联展”金奖,并被授予“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07年8月8日《滁州三秀》荣获由光明日报社举办的“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文学征稿一等奖;2010年先后出版《寒夫艺术论丛》、《寒夫书法精品集》、《寒夫百松图》、《寒夫书画精品集》、《寒夫感言书法集》、《寒夫诗集》、《寒夫花鸟百帧图》、《寒夫散文集》、《寒夫草书字帖》、《寒夫临苏轼(罗池庙迎享送神诗帖)》等书籍,2010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寒夫艺术论丛》首发式暨“寒夫书画艺术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科学时报》 (2011-08-10 B2 科艺天地)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精品字画欣赏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