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存浩然方显杰——济宁知名书法家王超!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1-10-20 浏览:667次
王超,自幼喜爱书法,楷法欧颜,行追二王。参加工作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临池不辍,一直没有停止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内㚈老师的教导下,颇有收益。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书法名师讲师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试高级教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超先生勤学苦练,临池不辍,手摹心追,日有所获。他的书法作品师从古法,不随流俗,笔法雄健,方圆兼顾,散发着浓郁的书卷之气。近几年又得省内外诸多名家指导,颇受教益,正是由于奠基之功务实精进,书艺才渐入佳境。他有一联:“古碑残卷眼前事,剩墨旧毫身后名”。他认为,书法是书写者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一种精神境界诉诸腕下的文化艺术行为。
在论及书法时,王超先生说:“我以为学习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喜爱书法是生活中最幸运的事。中国人最应该做到的事之一是把字写好,人生中最难做到的事之一是成为书法家。”由此,对书法的学习,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说:“书法于我,是求美、悟道的修行。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二王’的字,心中充满挚爱和敬畏,感情朝他们靠近,书意向他们聚拢。我一直追求揣摩古今书法家的境界,体会他们的气韵,模仿他们的笔意,揣度他们的感觉。”
王维《鸟鸣涧》
韩愈《春雪》
杜甫《绝句》
杜牧《长安秋望》
白居易《问刘十九》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
李白《望天门山》
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李白《送友人》
周亮工《江行杂感》
孔子《论语》
《中庸》
陶渊明《饮酒》
李白《王右军》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朱雀乌衣王谢宅》
徐悲鸿自题对联
桃李不言,山不岑高,在默默地耕耘中王超先生站在了书法名家的行阵里。近年,他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大赛并获奖,作品不断被全国各地馆院及爱好者收藏,现已成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济宁市民族书画协会会长,其艺术成就不断被媒体推介宣传。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毛笔,负载起了千年的历史重托,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宣纸上留下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变幻无穷,点线的奇妙组合,使得空间形式无限扩展。王超先生于书法,则是融自己的学识、品格、才情、禀赋于一体,养浩然之气为精神内涵,于书法中透露出来的则是他人生与艺术的格局:高雅、清逸,既有书法家读书的领悟,又有从政历经世事的感悟,是一种厚积薄发。
儒家思想使人胸襟阔达,眼界开阔,敦厚温雅。对于生长在孔孟之乡的王超先生来说,这些文化元素早已在他的血液里沉淀化合,左右着他的艺术取向。我观王超先生书法作品,直观感受是舒服,其作深明法度又不拘于法度,寻求的是迅猛中的安静,快捷中的舒缓,写意中的精致,以诗韵悠然的优雅和美丽,率正地表达了个性的张扬和整体的和谐。而这一切,皆来自于他的心性、情感、学问、修养。书法之成,根在做人。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品位境界,修养格局,这样的多层“修炼”,养育一身浩然之气,使的王超先生的书法走向“雅俗共赏”。雅俗共赏,本谓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乃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之。与书法而言,这“雅俗共赏”,的确是条大路。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精品字画欣赏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