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邮票选题在新中国69年里的位置(上)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1-12-08 浏览:331次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成立70周年。70年对一个人来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而对一个国家来说,才刚步入成年。在2018年这个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处于坐二望一的时间点。
戊戌年
生肖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时间最长,频次最稳定,系列性最强的系列邮票,没有之一。但这样的题材并没有在建国之后立即发行,而是让日本抢得头筹,在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中华文化圈的其他邮政发行之后。发行之前还用把徐悲鸿的马在马年试了一下水。1980年发行了猴年生肖之后,立即成了全年最顶级的题材。或许觉得一年只发一套生肖邮票不够过瘾,中国邮政尝试在一年之内发行相关生肖的题材邮票,如1991年的野羊,2000年的龙文物,2003年的藏羚,2006年的犬,2014年的浴马图,2017年的凤文物。


但这种方式没有给这些题材带来多大的增益,无非是给一个发行这个题材的理由。2006年开启的贺年邮票,在摸索了多年的吉祥题材碰壁之后,也开始向生肖邮票靠拢。生肖邮票因为其极度重要性,在30多年里也走了一些弯路,1985年改变向名家约稿的路子,改为全社会约稿,矮子里拔将军,导致水平下一个台阶。1992年开始由原创设计改为装潢设计,设计门槛大幅下降,设计水准再大幅度下一个台阶,以至于到了消费者无法忍受的地步,最终邮政痛定思痛,改为约平面设计领域的最顶级设计师来设计,在第三轮是生肖邮票实现逆袭,但因为采用影写版印刷,对于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来说,假票不好分辨。在第四轮生肖里,更是请回了36年前已经证明是顶级设计者的黄永玉、韩美林、周令钊回来抄刀,并且又使用了雕刻版印刷,防伪性能大增。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能说,历史是螺旋形往前发展的。


拜年
拜年邮票是中国邮政集团吃到生肖邮票甜头之后想出来的一个点子,就是想从传统节日这个点上多赚一点钱。这个贪心还反映在年年想发《月圆中秋》上,只能一次次被国家邮政局枪毙。合法、体面赚钱是世界上最有尊严的事情。但要多动点脑子啊,把点子做好,让消费者高高兴兴掏钱不好吗?想割韭菜也得多施肥不是?
拜年名字起的不好,先天不足。拜年邮票改为贺新年、新春、新年快乐、恭贺新禧都比现在强。2014年邮政集团申报的拜年题材被国家邮政局枪毙,2015年终于闯关成功。邮票图稿上的马剪纸改为羊剪纸就发行了。图案是两个娃娃拱手拜年,名副其实。而2016年图案变成了放鞭炮,这是过年的场景,却不符合拜年这个名字。本来2017年的拜年是贴窗花,结果就是因为图不符题被改为了蒙古族拜年的场景。然而,没有回归正确的道路,反而是走入了歧途。

2014年《拜年》选题没有获得通过。




把这个看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第一组好了
原因很简单,这是民俗题材,图的就是热闹,欢快,不要把额外的话题带入这个题材。更何况,它带来的是极度争议的少数民族话题,是灾难性的!邮票选题最忌讳的就是争议性,无论是锦鲤的大正、昭和年号,还是新文化运动、酒文化。民俗题材就老老实实表现民俗,不要引入民族元素,这样的做法无端的在社会上挑起少数民族过不过新年的争议,根本起不到原来想要的宣传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邮票不反映尚占据90%的汉族的呼声,转而去表现少数民族,最终结果是既得不到汉族的认可,也得不到该少数民族的认可,两头不讨好。跟收集筋票一样的心态去发行人数越来越少的少数民族过新年的场景,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这个甘蔗是从头往尾吃的,越吃越没有味道。独龙族人口只有7000人,也要为他们用一年的时间,用一枚邮票来纪念?然后让14亿人口都看着?更何况独龙族只过独龙年,不过农历新年。
不出意外,拜年的设计还会在少数民族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撞上南墙或者跌下深渊。不要在邮票上反映有争议性的题材!
元宵节
中国邮政在2000年就开始发行春节、端午节2001、中秋节2002、重阳节2003、都是一年一套,却漏掉了清明节,直到2010年才发行,因为清明节设计难度高了一些。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里得到充分体现的标志。也充分体现了中国邮政的前瞻性。然而这个系列还有一些是尚未发行的,那就是元宵节、七夕节。元宵节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春节的界定,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而狭义上的春节仅指正月初一。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些都在春节这套邮票里没有表现,因此单独发一套元宵节也是很有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邮政的传统节日系列,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系列也是一个非常齐整的一个系列,历史悠久。如果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二次、第三次文革是因为当时政治环境的问题,那么2003年的第9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完全是规划者的责任。当时邮票设计水平在滑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计出不了新意,就想出来一个歪招,叫纪票特发。然而纪票特发只适合一些不重要的会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样重大会议,可以使用纪票特化,却不可以纪票特发。这导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发行邮票。什么?黄河壶口瀑布?百合花?这明明是特种邮票好么?对于这类政治题材,只需要老老实实设计,大红大黄,政治色彩十足,就是合格的邮票,不用期待他们有多好的表现,如果只限定一枚的情况下。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系列,已经扩充为2+1,表现的内容也丰富了起来。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2017年的京津冀一体化,2018年的长江经济带,接下来很可能是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三年就完成了中国的三大城市带系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五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是世界级的。在中国范围内,中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国家级城市群。截至2017年3月底,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6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然而,从重要性和规模来说,是指数级下降的。举个例子,中国的钢产量,是世界第2名到第20名的总和。

交通银行(110年,特种邮票)
银行系列已经发行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是从邮政储蓄改制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当年就发行的,而中国银行到2012年已经是建行100周年。注意到银行系列邮票是以纪票特发的方式发行的,发的是特种邮票题材。其实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区别,无非是名字而已。对于低频次的题材,可能在100年以内可能只发行一次的,还不如直接以特种邮票发行,言简意赅。出版社系列也是按此思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系列也发行特种邮票为好。



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
中央美术学院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所以还是很让人意外的。现在很多大学系列邮票,突出了周年纪念的徽志,从标题角度来说,是非常贴题的,然而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太过纠结于纪念周年点,没有什么意义,形同鸡肋,发行即过时,也就是:经不住历史考验。


马克思诞生200周年
马克思也发行了好几套。这是1983年之后再次发行马克思题材的邮票。马克思主义曾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然而马克思毕竟已经是100多年前的人,他的视野局限于当时,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不值一驳。由于马克思主义曾经被教条化,经验化,使革命受到挫伤和失败。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多次指出的,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才可以解释为什么马克思在早年发行了不少邮票,而1983年之后又重归沉寂,在2018年又重启发行。恩格斯诞生于1820年,到2020年是二百周年。





中国剪纸(一)
剪纸其实已经发行了一组,这个标注却没有标注成剪纸(二),而是另开炉灶。系列邮票有很多都是这样,如古塔、古桥、灯塔、船舶等。这里不是强迫症患者适合呆的地方。中国剪纸二维平面的方式,画面不是很美,没有像年画那样有非常明确的地域特色,这个系列就没有像年画那样以地域划分,预计也不会发行太多的邮票。从尝试角度来说,表现故事场景使用剪纸风格的《木兰从军》、《牛郎织女》均铩羽而归。剪纸适合的地方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样,作为一种风格的尝试。它就像吃生鱼片使用的芥末,绝对不可以当主要调料。

2000年最丑邮票

2010年相当丑邮票

让人印象深刻,却只能点到为止。剪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列支敦士登的激光蚀刻工艺,将邮票镂空成剪纸模样,这次中国的邮票会使用这样的工艺吗?

红楼梦(三)
红楼梦系列是强势系列邮票,间隔两年发行。中国的连环画在五十年代就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峰,在1966年文革前已经开始考虑发行四大名著邮票,然而被文革打断。在八十年代先发行了西游记,再发行红楼梦,一开始的设定是金陵十二钗、烈性柔情、智海情天、园林大观。然而在没有受到外来政治因素的情况下,中国邮政自我阉割,从1983年起大幅减少邮票枚数,套数,将改革开放前几年的大好局面自我葬送,从1985年起枚数减少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这样的枚数恐惧症一直到1993年达到了巅峰。红楼梦也只发行了第一组就无疾而终。刘旦宅老先生在创作巅峰没有了用武之地,2011年去世。水浒传、三国演义系列规划在枚数恐惧症时期,小眉小眼规划了20+3的规模,好在票幅不是小眉小眼的40*30mm。

重新开启的红楼梦延续了水浒、三国的20枚邮票的规模,好在红楼梦加了2个小型张,形成了20+5的规模。水浒、三国的20枚邮票的规模,只能表现一小部中国人耳目能详的故事情节,对一大半篇幅均没有表现,20枚邮票只能表现阉割版的内容,非常令人遗憾。对于古典文学名著最重大的四大名著题材,30-50枚才够好么?!



红楼梦设计者经历了第一组的戴敦邦,第二组开始换成了萧玉田。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一组的小型张,如实的表现了金陵十二钗的书本上的命运,有哭丧的,有哀嚎的,有赤身裸体的,更有人在悄悄上吊。这些确实是金陵十二钗的最终命运,但不要这样赤裸裸的表现好不好?邮票上表现这些令人沮丧的内容,超出了观赏者的承受能力,造成了争议,也就是换人的最重要原因。对于这样的强势系列邮票,最好10年发完,不要出现类似水浒三国那样后期成鸡肋,屡屡被拖延的命运。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题材适合发行系列邮票?怎样发行才不会腻歪?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精品字画欣赏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